如何养成好习惯,戒掉坏习惯,让自己成为想成为的人——《atomic habits》(《原子习惯》)

如何养成好习惯,戒掉坏习惯,让自己成为想成为的人——《atomic habits》(《原子习惯》)

大家好,欢迎来到我的频道。今天给各位分享《atomic habits》(《原子习惯》)这本书,本书内容和《复利效应》那本书差不多,核心都是复利效应,也就是做一些微小的改变,养成良好的习惯,当习惯持续足够长的时间,我们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。不过本书着重讲了如何养成好习惯,戒掉坏习惯的实操方法。

本次内容,分为四个部分,第一个部分会讲为什么小的改变会带来巨大的变化;第二部分会讲为什么如果想养成好习惯,就不要再关注设立目标,要专注于建立自己的操作系统;第三部分会讲养成好习惯,戒掉坏习惯的4个简单步骤;第四部分是总结。

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跳到想看的部分。

(一)为什么小的改变会带来巨大的变化?-复利效应

我们大部分人都高估了自己一天能做的事,而低估了每天进步一点,日积月累所获得的成就。每天进步一点点,可能很难被察觉,但是长年累月下来,效果惊人。用数学计算就是,如果我们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好1%,持续一年后,我们就会比年初好37倍(1.01^(365)=37.78);同理,如果我们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差1%,我们将趋近于零,变得越来越差(0.99^(365)=00.03)。

成功是我们每日习惯的产物。习惯有好有坏,好的习惯随着时间推移,会给我们带来正向回报,坏的习惯随着时间推移,会给我们带来不好的回报。假设我们现在是百万富翁,但是如果我们每月花销大于每月收入,持续一段时间后,我们的财富最终会归零。相反,如果我们现在比较贫穷,但每月都能存下一笔钱,虽然速度可能比较慢,但当持续足够长的时间,我们终将会实现财富自由。

不论我们现在是否成功,都应该开始注意我们的每日习惯,了解它们最终带我们走向哪里。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习惯的产物。如果我们的每日习惯是吃垃圾食品,不运动,熬夜晚睡,那10年后我们肯定变得精神萎靡,肥胖,而且头脑空空。如果有坏习惯的朋友看到这,不要害怕,虽然每日习惯长年累月下来对我们的影响很大,但是习惯是可以随时进行改变的,只要我们按照本书的步骤来,我们肯定会养成好习惯,戒掉坏习惯,最终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。

很多朋友可能会质疑,觉得自己也有运动和阅读等好习惯,但是感觉没有很大的变化呢?那是因为好习惯是需要坚持和耐心的,很多人可能以为好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,效果应该是线性增长的,也就是付出多少就能直观的看到多少回报,但事实却是,好习惯随着时间推移,效果是遵循复利效应的,开始不明显,只有当坚持足够长的时间后,才能看到很明显的改变。很多人之所以没有感觉到好习惯所带来的变化,可能是因为坚持的时间还不够久。

(二)为什么如果想养成好习惯,就不要再关注设立目标,要专注于建立自己的操作系统

针对如何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?作者表示,大部分人想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,都是以目标为导向,比如,因为我们想拥有健美的身材,聪慧的头脑,财富自由的人生,所以,我们想养成运动,阅读和投资的习惯。但作者认为,这样做,其实不太便于我们行动,很多人都知道运动,阅读和投资的习惯好,但能做到的人却很少。作者认为,我们不应该关注于设立目标,而应该专注于建立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,也就是达成这些目标的行动。目标的好处在于给我们指导了我们前进的方向,操作系统才是最终能让我们有进展获得我们想要的关键。

作者表示,如果我们无法改变我们的习惯,问题不在于我们,而在于我们的操作系统出现了问题。坏习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,不是因为我们不想改变,而是我们改变习惯的操作系统不管用。

目标和操作系统的差别在于,有了目标,不一定成功,但如果没有目标,仅靠操作系统,我们依然可以成功。比如,在进行比赛的时候,赢家和输家都有相同的目标,那就是赢,但为什么输家输了,那是因为赢家的操作系统更能让他获得他想要的;达成目标是一瞬间的事,快乐也就是那一下,但操作系统不同,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当我们爱上了它后,我们会长期处于快乐中;除此之外,很多人在达成目标后,很快就回到了原来的老习惯,但如果我们建立了操作系统,我们就可以一直做下来,一直保持越来越好的趋势。

那如何建立自己的操作系统,让自己拥有能达成自己目标的好习惯?

作者表示,首先我们要知道怎样可以改变我们的行为?行为发生改变总共会有三方面发生改变,分别是我们对自我的认识,也就是我们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;我们行为的改变;以及最终的成果发生了改变。

由于我们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,就会作出怎样的行为,所以,作者表示,最有效的改变我们习惯的方式是,先改变我们对自我的认识,当我们改变对自己的认识后,行为和结果的改变就会自然而然发生。比如,我们如果认为自己是自律的人,那我们就会选择规律运动,三餐营养,早睡早起,坚持足够长的时间后,我们就会获得好身材,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更高的工作效率。在这个例子里面,“选择规律运动,三餐营养,早睡早起”就是我们行为的改变,当我们每天做,就会形成习惯。

(三)养成好习惯,戒掉坏习惯的4个简单步骤:

针对如何改变我们的行为,作者表示,光靠改变我们的自我认识还不够,他在书中提供了改变行为的4个简单步骤,分别是,提示,渴望,反应和奖励。提示让我们的大脑注意到某个行为会产生奖励;渴望是为了触发我们对这个奖励的需求;反应是指我们为了获得这个奖励所做的行为;奖励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渴望,让我们有愉悦感,然后继续再重复做这个行为,从而形成习惯。

1.提示:让想养成的行为变得显眼/显而易见

(1)对自己的行为有意识

当同一个行为重复多次后,我们对这个行为的意识就会降低,最终导致行为的自动化,也就是不经大脑思考就直接去做一些行为。比如,如果每天睡前我们都躺在床上玩手机,持续久了后,我们一上床就会不经思考,自动的拿出手机来玩。所以,想要改变我们的行为,首先是要对我们目前已有的行为产生意识,知道我们在做什么,这些行为是否有助于让我们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。

作者分享了两个让我们对自己目前已有的行为产生意识的方法:

第一个方法是给自己的行为评分。首先用一张纸,写下我们每天的行为,然后审视每个行为,问自己,这是好的,不好的,还是正常的。这里所谓的好坏因人而异,取决于我们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。如果对于我们来说是好的,就在后面画“+”,如果是不好的,就在后面画“-”,如果是正常的,就在后面画“=”。

第二个方法是口头检查,大声的说出自己的行为,以便提醒自己。比如,作者和妻子每次出门前,都会在家门口说出钥匙,钱包,水杯等词,来提醒自己是否带了,避免出现东西遗漏的情况。

(2)如何养成好习惯,戒掉坏习惯

当我们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意识以后,我们就要利用时间,地点和环境这三大因素,让我们想养成的行为变得显而易见。

具体方法是:

-我们可以用“我将于(时间)(在哪)做(新习惯)”这样的语句,去安排我们想养成的行为,比如,我将在下午5点,去家附近的健身房运动1小时;我将在早上7点,在家里的厨房,冥想1分钟…罗列出清晰的时间和地点,可以帮助我们具像化我们要做的行为,从而更容易去做它们。

-又由于人类的行为遵循狄德罗效应,该效应指的是人们在获得一件新物品后,会感觉其他物品与之不匹配,从而产生购买其他相关物品的欲望,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。也就是说,我们下一步做什么一般也取决于我们之前做了什么。每个行为会引发我们的下一个行为。所以,我们可以把我们想养成的习惯,安排在我们已经每天在做的事后面,用“当我完成了(旧习惯),将做(新习惯)”这样的语句,去安排我们想养成的行为。比如,我们可以说“当我到家后,就立即换上运动的衣服”,这样的话,当我们穿上运动的服装后,就会更容易开始运动。

-此外,我们身边的环境对行为的养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。作者表示,出淤泥而不染其实很难做到,他从来没有看到某个人在一个不好的环境里一直坚持良好的习惯。大部分人都高估了内在驱动力的影响,想成为自律的人,靠自身远远不够,还需要创造自律的环境,短期靠自律,长期还是要靠环境。我们可以创造一个环境,在那里,让好习惯的相关提示十分显而易见,同时隐形坏习惯的相关提示。比如有家医院的几位医生,计划改进医务工作者的饮食习惯,他们事先没有告知其他医务工作者,只是简单的调整了一下医院超市里的餐饮柜,以前里面全是饮料,现在添加了很多矿泉水。三个月后,他们发现,饮料的销售额降低了11.4%,矿泉水的销售额上升了25.8%。 比如,作者想养成每天吃苹果的习惯,他就在厨房显眼的地方放了一个果盘,里面放上几个苹果,结果他开始每天吃苹果。同理,如果我们想提高工作效率,不想在工作的时候也时不时的掏出手机来玩,我们可以选择把手机锁在柜子里;如果我们总是对现在的生活感觉不满足,那就删除引起我们嫉妒和羡慕的社交媒体;如果我们花了太多钱在电子设备上面,那我们就不要再去看最新的电子产品分析……

-除此之外,我们的行为并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定义,而是被我们和它的关系所定义。比如,很多人在床上玩手机是因为我们把床定义为放松,玩手机的地方。如果我们把床定义为睡觉的地方,那我们就不会带手机上床,只会在床上睡觉。作者建议,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空间,一种用途,或者一个事物一种用途,如果家里空间有限,可以有专门阅读的椅子,专门写作的桌子。

2.渴望:让想养成的行为变得具有吸引力

我们的行为受多巴胺影响,当一件事物对我们越有吸引力,我们的多巴胺就会越高,那么去做这个行为的动力也会提高。

所以,在渴望这一步,我们要让我们想养成的行为,变得更有吸引力,作者分享了3个方法:

第一个方法是,把我们想做的和需要做的相结合。比如,我们下班后想看剧,但是又觉得该运动一下,踩一踩健身车,那我们就可以把这两件事相结合,看剧(想做的)的时候踩健身车(需要做的)。

第二个方法是,加入社群。比如,我们想养成运动的习惯,那我们就加入跑步社团,健身社团,或者瑜伽社团之类的;如果我们想养成阅读的习惯,可以加入读书社团;如果我们想养成投资的习惯,可以加入投资社团。由于人都渴望归属感,习惯于模仿他人,和他人保持一致,所以,当我们加入这些拥有我们想养成的行为的社团时,我们会不由自主的像他们一样,开始运动,阅读或者投资。

第三个方法是,把我们想养成的行为和积极情感相联系。我们每个行为都是为了解决我们的内心需求,当人们发现某个行为能够解决自己的内心需求时,行为就会被不停的做。比如,很多人之所以习惯性抽烟,特别是压力大,疲惫的时候烟会抽的更多,是因为在他们的经验里,他们发现抽烟能缓解他们的压力。然而,我们的内心需求并不是只能被一种行为所解决,比如,有些人通过跑步,瑜伽等运动方式来缓解自身压力。所以,我们可以将想养成的行为和一个积极情感相结合,比如,我们可以把存钱的行为和自由相结合,如果我们每月开支小于收入,并将多的钱存起来,进行再投资,让钱生钱,那将来我们就可以有条件去做更多想做的事,对自己不想做的事说不,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的自由,当存钱行为和未来美好的自由相结合,我们就会更愿意去做存钱这个行为。

3.反应:让行为变得容易去做(降低去做它的阻力)

每个人都有想养成好习惯的想法,但真正养成了好习惯的是那些真正行动了的人。佛罗里达州一所大学的一名摄影教授,把他的学生分为了A,B组,A组为数量小组,他们的期末成绩将按照他们所创作出的摄影作品数量来评分,如果创作了100张照片将评为A,创作了90张将被评为B,创作了80张将被评为C;B组为质量小组,他们的期末成绩将以他们所创作出的摄影作品质量来评分,也就是说如果他们想要获得A,他们所创作出的那一张照片必须要近乎完美。一学期下来,这名教授发现,好的摄影作品都来自于数量小组。这个案例就说明了想和行动的差别,质量小组的学生都只是在想如何拍出更好的作品,虽然在不停的学习着各种技巧,但没有不停的拍摄,将知识运用在实践上。这就好比,很多人想减肥,看了很多网络上的减肥攻略,也收藏了很多运动视频,但也仅仅是看了收藏了而已,并没有真正切实开始按照网络上写的减脂饮食来开始吃减脂餐,没有跟着视频开始运动,所以,他们依然没有任何变化。

作者表示,行动是关键,量变是可以产生质变的,当同一个行为不停的重复做,积累到一定程度时,是可以引发质量的变化的。就像很多创业者,大部分都是在创业,失败中不停的循环着,由于创业次数多了,经验丰富了,知道哪些是坑不能去,哪些能赚钱,以及如何赚钱,所以在新的一轮创业中实现了成功。

然而人性是懒惰,追求捷径的,每个人都想要以最轻松的方式获得最好的事物,比如,网络上那些几天内减脂多少斤,一夜暴富等内容点击率十分的高,各种减肥药卖的很好,是因为人们想不费力的获得他们想要的。因此,对于我们想养成的习惯,想去做的行为,我们要想办法让它们变得很容易去做,要想办法降低我们去做它们的阻力,关于如何降低去做它们的阻力,作者分享了两个具体方法:

第一个方法是重塑我们身处的环境。核心思想是,创造一个能让我们轻松做我们该做的事的环境,让该做的行为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,比如,如果我们要运动的地方刚好是公司到家的路途中,那我们会更容易去运动,因为这对我们没有任何阻碍。

第二个方法是2分钟方法。比如,把睡前阅读调整为睡前读一页,每天做30分钟的瑜伽调整为把瑜伽垫拿出来。核心是,让我们要做的行为越轻松容易越好。刚刚提到的每个行为会引发我们的下一个行为,所以当我们开始做某个行为后,我们会很容易的继续做下去。如果在做的过程中,感觉还是有点困难,那就只做2分钟,2分钟到了就停下。因为任何事情,做了总比没做好,比如每天1分钟的阅读总比没把书打开好,每天1分钟的运动总比没有运动好,1年下来,也花了365分钟,也就是6小时在想做的事情上,也是很不错的进步。而且这样做也在加强我们对自我身份的认识,让我们知道,我们还是每天在慢慢的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。比如,最近我想养成每天早起运动1小时的习惯,目前处于刚开始阶段,我就先让自己每天运动10分钟,时间到了就洗漱收拾,虽然时间短,但更能让我从心里接受,因为之前想每天早起运动1小时,但每次醒来后,想到要运动1小时,就磨蹭不想动,目前这10分钟让我心里觉得很容易做到,所以,我就会去运动这10分钟。

4.奖励:让行为产生即时满足感

根据研究表示,我们人类更倾向于重复做那些能让我们立刻有满足感的事物/经历/行为。刚刚提到的提示,渴望和反应这三个步骤,目的都是为了让我们去做想养成的行为,现在奖励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重复做这个行为,当同一个行为重复久了就会形成习惯。

我们大脑是喜欢即时满足的,比如,为什么抽烟的人知道抽烟对身体不好,容易致癌,但依旧抽烟,是因为抽烟的危害要很久以后才会被知道,我们的坏习惯,一般都是当时感觉很爽很舒服,但长远来看,最终结果很糟糕;想养成的好习惯,一般都是当时感觉不爽不舒服,但长远来看,结果很好。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更好,知道哪些是好习惯,哪些是不好的习惯,但当面临选择时,我们绝大多数人依然会选择能让我们即时满足的不好习惯,所以,当某项选择能让我们即时感觉到满足时,我们可以问下自己,它是否和我们的长期目标一致?

作者表示,想要让我们重复去做某个在长期来看,对我们有好处的行为,最好的方式就是给这个行动添加即时满足感,他在书中分享了两个方法:

第一个方法是,给自己设立一个即时满足账户。比如,作者认识一对夫妻,由于他们想减少外食的几率,多在家吃饭,他们建立了一个“去欧洲旅行”的账户,每次只要没有外食,就转50美金进这个账户,他们计划当这个账户积累到一定金额后,就去欧洲旅行。比如,如果我们想戒咖啡,也想投资炒股,那我们可以在每次想喝咖啡的时候,把一杯咖啡所花的钱放进储蓄账户,用来买股票。要值得注意的是,我们选择的短期回报要能加强我们的自我身份,与我们的长期目标一致,而不是反着来。比如,如果我们想减脂/阅读更多书籍,那我们选择买皮衣来奖励自己是合适的,但如果我们的长期目标是存钱,那存到一定钱后,以买皮衣的方式来奖励自己就不合适。

第二个方式是记录,我们可以买一个日历本,每当我们做了我们该做的行为后就立即记录下来。作者表示,当我们知道自己在进步,在一步一步逐渐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时,我们的动力和满足感是最强烈的。记录可以让我们的行为可视化,可以很直观的告诉我们,我们在前进。如果想养成运动的习惯,可以每天写下做了多久的运动,如果想养成阅读的习惯,可以写下每天读了多少页……每次完成自己想做的行为,给自己的记录本上添上一笔的感觉十分美好,不仅让我们知道自己在进步,也能让我们更加专注于我们想要成为的人,同时,记录还可以让我们清晰的知道我们是如何度过我们的每一天的。我个人有记录的习惯,喜欢记录自己的时间,饮食,花销和运动,记录后发现确实更能坚持重复做那些能对我长期产生好处的行为,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时间,金钱还有身体有了更多的掌控权,知道它们的去向,以及是否值得,如果发现不值,我也会尽快调整。

(四)总结

总的来说,想要养成好习惯有四个步骤,分别是让去做某个行为的提示变得显而易见,让行为变得具有吸引力,让行为变得容易去做,让行为产生即时满足感,如果我们要戒掉坏习惯就反着来,让去做某个行为的提示变得不明显,让行为变得不具有吸引力,让行为变得很难去做,让行为产生痛苦。

除此之外,作者表示,当我们把某个行为重复多次做,养成习惯后,有好的一面,也有坏的一面。好的一面是,当行为形成习惯后,我们不用思考,自发的就去做了,但坏的一面是,我们对这个行为就缺乏了意识,这意味着如果行为有些小问题,我们是无法发现的,所以,作者建议,我们要时常的反省,确保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对的事情上,每日的行为都是在帮助我们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,如果发现有偏离,就要及时的进行适时调整。比如,作者自己就会每半年反省一次,问自己三个问题,分别是,这段时间表现的怎么样,哪些事情做的不够好,以及学到了什么,然后再根据自己反省出的结果,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。

以上为今天的内容,谢谢各位观看到现在,下次再见。

Read more

如何节约时间,提高人生效率,让自己的人生精彩而丰富?-《someday is today》

如何节约时间,提高人生效率,让自己的人生精彩而丰富?-《someday is today》

大家好,欢迎来到我的频道,今天继续分享《someday is today》这本书。在上一个视频里面,我们分享了《someday is today》这本书里关于如何停止拖延,立即行动的方法,今天给各位分享这本书里关于如何节约时间,提高人生效率的方法。 现实生活中,我们大部分人都被工作,家庭等事围绕,处理完了这个又有新的事情需要处理,休息的时间都不够,更不要说有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。所以,很多人即使有行动力,愿意马上开始做想做的事,但总是排不出时间来做。作者表示,时间是挤出来的,真心想做的话,我们永远都是可以挤出时间来做的,他从日常生活和睡眠这两方面分享了如何节约时间,提高人生效率的建议。 1.日常生活 (1)利用碎片时间 在日常生活方面,作者表示,我们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去做想做的事,比如,可以在通勤,等候他人,或者中午午休等碎片时间去做我们想做的事。作者有位朋友曾经约他见面,想咨询关于如何成为作家的问题,他们见面后,对方一直在咨询关于书的出版问题,作者问对方书写的怎么样,对方表示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安静的环境,目前还未开始创作,

By tina-fi
如何停止拖延,开始行动,过一个没有悔恨且精彩的人生?(种树的最佳时间:10年前&现在)-《someday is today》

如何停止拖延,开始行动,过一个没有悔恨且精彩的人生?(种树的最佳时间:10年前&现在)-《someday is today》

大家好,欢迎来到我的频道,前段时间陆续分享了很多可实操的赚钱和提升自我的方法,然而如果只知道方法,不开始行动,一切都是枉然。最近在阅读《someday is today》这本书,根据书本内容,今天就来分享下如何停止拖延,立即行动,去做能让我们财富自由,能让我们更好的事。 我把本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,分别是如何停止拖延,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,以及从哪挤时间。今天分享第一部分,如何停止拖延,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。 1.让100岁的自己来做现在的决策 作者表示,大部分人都习惯于推迟去做想做的事,总喜欢说,“等我给别人打工赚到钱后再来开公司,等我退休了再去环球旅行,等小孩毕业了再去追逐我的梦想……”然而世事无常,等真到了我们曾经认为该行动的时刻时,我们又会因为各种原因,再次推迟,最终在临终前又来唏嘘后悔曾经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,可惜人生只有一次,无法从头再来。因此,作者建议,不要再在生活中说“等….再开始做….”,因为等待某一天的到来意味着那一天永远不会来,而且更为可怕的是,死亡一直伴随在我们身边,我们随时都可能离开人世。比如,作者20多岁在麦当劳工作的时候,就和死亡擦肩而过,

By tina-fi
实现财富自由的四大步骤——《思考致富》(《think and grow rich》)

实现财富自由的四大步骤——《思考致富》(《think and grow rich》)

大家好,欢迎来到我的频道。今天给各位分享《think and grow rich》(《思考致富》)这本书。我看了网上对这本书的评论,有些人认为全文鸡汤,有些人认为对自己很有帮助,我最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,我觉得这本书对于不论是想赚钱却苦于不知道如何开始的小伙伴,还是对于正在赚钱路上的人,都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。 本书总的来说,是想告诉我们,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财富,只要我们知道自己的具体目标是什么,然后依据这个目标去制定相应的计划,并按照计划坚持不懈的行动,坚持一定时间后,财富就会来到我们身边。我把本书的成功路径,分为了四大步骤,分别是明确目标,寻找到达目标的路径,制定计划,坚持不懈的行动。各位小伙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跳到想看的部分。 (一)明确目标 第一个步骤就是要明确我们的目标,知道目标到底是什么,把它具像化,并写下来。(说句题外话,最近看了youtuber mark manson的一期视频,名称叫“life is a video game, here are

By tina-fi
世界顶尖投资人在股市和人生中实现双赢的秘诀-《richer, wiser, happier》(《更富有,更睿智,更快乐》)

世界顶尖投资人在股市和人生中实现双赢的秘诀-《richer, wiser, happier》(《更富有,更睿智,更快乐》)

大家新年快乐,欢迎来到我的频道。不好意思,前段时间旅行去了,就一直没有更新。 言归正传,今天给各位分享的书叫《更富有,更睿智,更快乐》,作者是一名记者,他通过采访世界顶尖投资人,总结了他们在投资领域和人生中获得成功的秘诀。希望借由本书的分享,能在新的一年里,对各位的投资和人生,提供一定的帮助。 1.模仿优秀的人 想在哪个领域有所成就,就找到那个领域最优秀的人,然后认真的复制对方做的事情,只要坚持,最终一定会获得类似的结果。 比如,莫尼斯帕伯莱(mohnish pabrai),一位完全复制巴菲特而成为印度股神的投资者。他的成功完全是因为他借鉴了别人明智的想法,他曾说过:“我是个十足的模仿者,一切都是模仿别人的……我没有任何原创的思想。” 莫尼斯帕伯莱没有很牛的金融学历背景,也没有在华尔街工作的经历,和投资一点关系都没有,但由于是巴菲特的忠实粉丝,通过研究学习并模仿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等优秀投资者的投资策略,最终成为了印度股神,在2000年-2018年间,他管理的基金获得了1204%的投资回报率,这期间,s&p500指数带给投资人的回报率是159%,也就是说,如果我们在1999年7月

By tina-fi